浙江教师招聘:《酸和碱的反应》第1课时 说课稿

2018-07-11 10:34:33 来源:浙江教师教育网 点击量

浙江教师招聘

浙江教师考试网温馨提醒您关注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浙江教师招聘考试信息

编辑推荐浙江教师考试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考试题库

【广告】2018下半年浙江教师资格笔试刷题班

【广告】2018浙江教师招聘笔试刷题直播课

政策咨询:

浙江教师考试群188694463 | 微信:zjjsks | 微博@浙江中公教师考试事业部 |咨询热线:400-6300-999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说课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考生不清楚该围绕哪些内容进行展开说课。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酸和碱的反应》的说课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酸和碱的反应》第1课时 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酸和碱的反应》第1课时,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酸和碱的反应》这节课是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8章课题3的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酸碱的组成;二是酸碱中和反应;三是中和反应的应用。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章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中和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的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因此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酸碱的组成,知道酸、碱溶液中的共同特点;理解酸碱中和反应。

2.通过探究活动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实验,培养善于观察、总结、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过渡:好的教法和学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和学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1.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善于观察、总结、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求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和探究法设计实验证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演示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分析酸、碱电离出的离子,引导学生总结出酸、碱各自在性质上有相似性的原因。

2.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实验探究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学习法既让学生设计实验又让学生动手检验自己的设计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更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我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提问学生酸、碱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回答后,进而提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从而导入本节课。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酸、碱的组成

这部分内容我会采用小组实验的方法进行,让同学们参考[实验8-13],设计实验方案,之后小组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不断的进行纠错指正,并提醒实验安全的注意事项。

浙江教师招聘

实验完成后,学生会观察到“用蒸馏水和酒精溶液实验,灯泡不亮;其余4种溶液,灯泡均亮了”的现象。之后会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分析酸和碱溶液能导电的原因。在学生回答是酸和碱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之后,我会借助多媒体微观展示酸碱能够导电,是因为酸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带电的离子的动画,并讲解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阳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最后提出问题:酸溶液和碱溶液相混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由此引入“酸碱的中和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做出解释与结论。

首先我会借助[实验探究二],取3ml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有没有反应发生。学生确定无明显现象后,我会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碱显红色,遇酸不变色”,来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上面实验的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案。最终学生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探究三]的实验方案:

(1)取3mLNaOH溶液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

(2)逐渐往NaOH溶液中滴稀盐酸、振荡。

(3)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2滴NaOH溶液,振荡。

(4)再次滴入微量稀盐酸,振荡。

之后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随着盐酸的滴加,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向恰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再滴入微量稀盐酸,红色又变浅”。最后得出结论: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做出相应的补充说明:指示剂颜色变。说明碱溶液与滴入的酸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改用其他酸(如稀硫酸)和碱(如氢氧化钾溶液)来进行上述实验,结果会怎样?此时学生就会很轻松的回答出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最后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像上面这种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在新课讲授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在这个环节我会请同学们观察前面两个酸碱中和反应,说一说有什么规律?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采用抢答的方式来总结酸碱的化学性质。

课程的最后,我会设置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结合课本和查找有关资料,谈谈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浙江教师招聘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相关浙江教师考试信息推荐:

浙江教师招聘:四有好老师

浙江教师招聘:幼儿的道德感知多少?

浙江教师招聘:不同阶段教育的特点

更多浙江教师考试信息请登录浙江教师考试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浙江教师招聘

回复“教师招聘”,获取教育学心理学重点

回复“教师资格”,领取30套教资国考中小幼试题

回复“普通话”,获取普通话考试视频和范文60篇

浙江教师教育网

(责任编辑:lqj)

标签:浙江教师招聘浙江教师考试

热点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教师考试提醒
重点推荐